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12月11日下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峰在昌平校区分别为化学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全体本科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技创新主题党课。党课以“不忘科学报国初心,牢记科技强国使命”为主题,向青年学子发出勇担青春使命,不负人民之托、时代之望的号召。
王峰从中美贸易战切入,对贸易战的实质背景、根本原因、最终目的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贸易战的核心是两国之间的科技战。他带领大家回顾了新中国70年来的科技成就,从我国科技创新重大成果产出、科技论文数量不断上升、创新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等方面介绍了国家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对国家科技强国战略进行了深入解读,通过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推动发展方式、发展要素、产业分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和创新群体“六大转变”,中国科技创新进入新时代。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回答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研创新的努力方向、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的原因、如何聚集人才等问题。他同时强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需要重视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勇担青春使命。
王峰最后以“新时代与青年的‘化学反应’”为新时代青年指明努力方向。改革创新作为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青年学子应继承弘扬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优良传统,树立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培养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努力争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将时代精神转化为青春行动,用青春之肩担负强国使命,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化学工程学院环工1902班赵启宇:王峰副校长的科技创新专题党课让我体会到了科研能力、科技水平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也对科研路上为我国科技发展呕心沥血的专家学者产生了由衷的敬佩。黄大年教授的归国使得中国进入深地时代,他的拳拳爱国深情感染了每一个人;南仁东教授的坚守使得我国在射电望远镜的探测能力领先发达国家10年,他的无私奉献成就了“天眼”的诞生。一个大国的崛起离不开科研、经济、文化的共同作用。只有科研能力的提升才能打破发达国家对我们设置的壁垒,没有人希望中兴、华为的事件重演。我们更应该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做学问,用爱国之情,青春之志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蓝图上,留下我们自己的一笔。
化学工程学院辅导员房旭:“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在王峰副校长党课中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在尖端技术和创新方面建立起坚实的基础,以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中国的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站在新时代的浪潮之上,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要勇担青春使命,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打赢这场未来科技革命的攻坚之战。
国际教育学院国生1902班同学黄斯佳说:在聆听王峰副校长的专题党课后,我被新中国70年以来的科技成就所震撼。前人的努力为我们搭建了很好的阶梯,而现在正是我们接棒的时候,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现在的我们面对美国实施的科技封锁,我们更要潜心钻研,稳扎稳打,将挑战转变为机遇,做到不忘科学报国心,牢记科技强国使命。
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康瑞鑫说:王峰副校长的主题党课从“新中国70年来的科技成就”到“科技强国的战略解读”,从“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到“新时代新青年的使命担当”,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近些年中国的迅速崛起,世界有目共睹,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分不开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在基层工作的我们,应该有新担当新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努力。